欢迎光临内商职院-通知公告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党政管理机构 > 宣传部 > 通知公告

弘扬蒙古马精神 | 榜样的力量⑤

发布时间:2024-04-25 人气:

2024年4月11日《内蒙古日报》5版。

姚志军

勇毅前行

“头雁”领航培育发展新动能

擂台比武亮真功,比学赶超促振兴。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建昌营村的乡亲们都知道,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姚志军在2023年12月举行的自治区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“比武争星”擂台赛中,一举夺得桂冠,这份荣誉,来之不易。 “作为村书记,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过上现代文明生活,这是使命。既然大家选择我,那我就绝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,这叫本分。”这是姚志军常挂在嘴边的话。2014年1月,姚志军接任建昌营村党委书记。两个煤矿、一家热电企业、一家铜业产品公司……11家村办企业是建昌营村改革开放成就的印证和缩影,但资源枯竭让村企业面临转型发展难题。 让农民增收就要和土地要效益,姚志军决定从“转”字大胆入手。建昌营村3182亩耕地集体土地经营权以公开竞拍的方式流转,村民分得流转金,还能以产业工人的身份重返土地额外赚钱。土地生“金”,企业也不能拖后腿,建昌营村村办企业经营权以公开竞拍的方式转制,转制后的建昌营煤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千万元;经营了30多年的建昌营饭庄由转制前年上缴利润10万元一跃到84万元……一个“转”字使沉寂的传统产业“转”出新活力,也使村集体收入翻了几番。 为全村调整完善产业结构,基于对地区资源禀赋和市场走向的准确把握,姚志军敏锐地将目光瞄准农业的芯片——“种业”。 2018年,村党委与驻地企业和润农业党总支合作组建和兴农业公司,签署中国北方国际种苗特色小镇项目合作协议,集中流转土地1600多亩,将集体经济“活水”引入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“大江大河”,项目年产各类种苗4亿株,安排村民就业500余人,增加村民经济收入700多万元,为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进步注入全新活力。 在建昌营村优厚的村民福祉里,可以感受姚志军打下的“村富强、民幸福”的强劲节拍。 建昌营村投入600多万元,协调元宝山区政府、元宝山发电厂等单位,各方汇聚力量解决了全村的供暖问题,全村的平房区百姓都住上了暖房;建昌营村是元宝山镇16个行政村中第一个实现管道排污的行政村,是元宝山区66个行政村中第一个建起公交汽车站的村;村内有高标准建设的幼儿园、高标准旅游厕所,4名专业医疗技术人员在岗的村卫生室,与宝山中医院共建,每年都为村民开展义诊服务,为老年人、妇女免费体检2000人次;村里开放洗浴中心,建昌营村民全年可免费洗浴50次;全体村民都享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金,全村入社保率达100%…… 2023年,建昌营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9亿元,村集体收入达到1900万元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.6万元,“共同富裕”的春雨浸润了每个建昌营人的心田。 在姚志军的家里,一份大连海事大学纪念品摆在了显眼位置,虽然说不昂贵,但对于他而言却弥足珍贵,这是他资助过的孩子送的。 建昌营村有对兄妹,父母相继离世,恰逢哥哥考上哈工大研究生,妹妹正在初升高阶段,生活困难。姚志军了解情况后,立即号召村委会及村办企业募捐,个人带头捐助,最后解决了他们的入学难题。姚志军还不时向学校老师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,两个孩子备受鼓舞。迄今为止,姚志军已资助了6名孤儿。 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今天的姚志军,依然奋斗在建昌营村更加富强的路上,朝夕不倦,勇毅前行。(肖璐)

姜志华

百折不挠

植绿荒山拓宽村民致富路

对于果农们来说,眼下正是果树修剪的关键期。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宇震农牧业专业合作社里,理事长姜志华正带着社员忙碌地穿梭在果林间修枝、养护、浇水……方圆百亩的山坡上沉睡了一冬的果树,积蓄了一冬的力量和希望,正鼓芽生长,生机勃勃。 看着眼前这片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果园,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乱石遍野、无人问津的荒山。“让荒山变绿、让乡亲致富”是姜志华多年来的愿望。 2002年,国家“退耕还林”政策出台,年仅24岁的姜志华承包了村里245.1亩荒山,掌握果树栽培技术的她萌生了发展林果产业的想法。面对亲人不理解、村民不认可、三年大旱需要人工运水等种种困难,姜志华依然坚定信念和决心,向荒山“开了战”。 “一个普通农民想靠承包荒山致富,在当时确实不可思议。我虽然是一个农民,但也想成为一个不普通的农民。”姜志华说。 没有水,姜志华就和丈夫将自家院里的井水一桶一桶地抬到山上进行浇灌;没有电,夫妻俩就白天种树,晚上再贪黑浇水;没有机械,就一锹一锹地挖,一棵一棵地种……20多年里,姜志华在承包的荒山上栽植山杏树10万棵,苹果树、山丁子树、榆树等近5万棵,产生经济价值至少300万元。 荒山绿了,姜志华又把目光瞄准了林间中草药种植。她开始尝试在林下种植芍药、防风、黄芩、桔梗、苍术等40多种中药材,为这片林地再添几许绿意、几分药香。 姜志华意识到,靠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实现她的目标和理想。2017年,她成立扎赉特旗宇震农牧业专业合作社,带着乡亲们一起发展林果产业。 “平时农闲时我就来合作社干点零活,既能补贴家用,还能学到技术。”合作社社员、巴彦高勒镇和平村村民李艳超短短几年,就从一名不懂果树栽植技术的门外汉变成了半个行家里手。 “每年春天,我们都给村民们发放一些苹果苗、沙果苗,还有药材苗子、药材种子,带动大家发展庭院经济,还通过技术培训提升村民的致富能力。”姜志华说,目前她已经带动各村700余名妇女通过以劳代酬、发展庭院经济等方式增收致富。 一步一个脚印,一点一滴的汗水,姜志华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,探索出了以生态林为基础,畜禽养殖、中草药种植及果园采摘为一体的林果药示范基地建设路径,并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,将最初承包的248.1亩荒山扩大到8000亩托管林,形成了“荒山绿化+立体农业”的发展道路,扎赉特旗宇震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被命名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。 今年“三八”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,姜志华也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。面对荣誉,姜志华说:“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儿,这对我来说荣耀是责任,更是一份动力,下一步,我想依托合作社的发展,托管更多的林地,同时,让药材苗和树苗走向庭院经济,带动更多村民增收。” 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到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,再到全国三八红旗手,姜志华用坚韧不拔、奋斗不息的“愚公”精神,让昔日荒山变成了今日的“金山银山”,实现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“巾帼力量”。 二十余载荒山植绿,姜志华没有停下脚步。“我要带动更多村民,特别是妇女发家致富,以‘绿’添彩乡村振兴。”姜志华坚定地说。(高敏娜)

孙 娟

忠诚履职

不辱使命攻坚克难治毒患

2010年,在乌兰察布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做了8年内勤的孙娟主动请缨去缉毒一线工作,她说:“既然干了警察,就要上一线。”作为禁毒支队唯一的女同志,因追捕犯罪嫌疑人受过的伤不计其数,但孙娟依然义无反顾地冲锋在禁毒一线。 2018年,乌兰察布市公安局抓捕了一批贩毒犯罪嫌疑人。通过侦查了解到一个孕妇与这些犯罪嫌疑人有密切的联系,被认定为嫌疑人。为进一步调查案情,孙娟和同事们来到河北。掌握居住地址的孙娟第二天到犯罪嫌疑人所住的小区蹲点,从早晨8时一直等到下午4时,终于等到了犯罪嫌疑人,孙娟和同事们立即进入了犯罪嫌疑人家中。 “当时家里有4个人,现场刚吸完毒的样子,但他们一点都不惊慌,随后我将孕妇带到当地办案区办理相关手续。期间,孕妇叫来了她的一个‘大哥’,这个人来后,她突然说肚子疼,我们立即叫救护车把她送到了医院。”趁孙娟办理住院手续和联系医生的空挡,“大哥”寻机通知了亲属,不一会儿,医院就聚集了十几名社会人员,并在“大哥”的鼓动下阻拦孙娟办案。 面对一片气焰嚣张的社会人员,孙娟镇定情绪,拿着对讲机大声喊道:“特警战友们马上就到,会带上装备对你们逐个进行尿检,一个也不放过!”强大无畏的气势让闹事的社会人员纷纷心虚退散。凭着孙娟保护住的这条线索,最终缴获冰毒近34公斤,查获制毒原料3.7吨,创造了自治区禁毒史上首个打掉冰毒加工厂的纪录。 “帮扶关爱温情暖心、排忧解难为民服务”。在乌兰察布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会议室墙上挂着这样一面锦旗。锦旗的背后,是一个暖心的故事。 2021年,孙娟在走访中了解到,正在强戒的吸毒人员王某情绪低落。随着孙娟与他聊天沟通,王某慢慢地向孙娟敞开心扉。原来,王某有个未成年的儿子,他总担心孩子无人照顾上不了学。孙娟了解情况后,主动与这名吸毒人员的儿子取得联系。 “第一次见到王某的儿子时,14岁的孩子染着满头黄发,在酒吧打工,不爱说话。我耐心地与他沟通,了解到他因父亲吸毒挥霍,对父亲恨之入骨。父亲吸毒被抓,他怕被人嘲笑,不想读书了。”孙娟说。随后,她带上生活、学习用品来到王某家中,经过2个多小时的劝说,终于让孩子放下心理负担,重新回归学校。 有一次,王某因交不起儿子的生活费向孙娟求助,孙娟通过与法院多次沟通,争取到孩子上学所需的生活费用,并且法院承诺把这项政策延续到孩子毕业。“孩子一个劲地对我说着感谢的话,他父亲也给我写了感谢信,还送了锦旗。”孙娟说道。 从事禁毒工作13年来,孙娟凭着不服输的性格和工作中兢兢业业、任劳任怨、高度负责的责任心,分管的禁毒工作全区名列前茅;参与侦破毒品刑事案件120余起,其中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15起,抓获吸贩毒人员800余人;被国家禁毒委评为先进个人4次,被自治区禁毒委评为先进个人6次,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;荣获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“感动北疆 最美警察”荣誉称号、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“最美退役军人”荣誉称号。(皇甫美鲜 海军)

张春梅

坚韧不拔

以苦干实干践行责任担当

笑容朴实、干活麻利、充满热情,这是初见张春梅的印象。 “妈,这几天降温了,出门遛弯儿把厚衣服穿上。”张春梅一边叮嘱着自己的母亲,一边收拾着屋子,不到半小时,屋子就打扫得干干净净了。紧接着,她麻利地穿好外套,起身前往另外3位母亲家中送生活用品。 张春梅今年53岁,是呼和浩特供电公司变电管理二处惠川运维站副值班员。她除了要独自支撑自己的家庭,还要照顾另外4个家。谈到这几个家庭,还要从她的特殊身世说起。她出生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,由于家庭贫困,刚出生就被送给了同村的一户人家。就这样,她有了第二个家,有了养父养母。而张春梅的丈夫也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。结婚后,张春梅和丈夫将这几位老人都视为亲人,一直承担着对他们的赡养义务,还照顾着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,日子过得平静而温馨。 然而,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一切。2005年,张春梅的丈夫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,2个孩子、8位老人、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,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张春梅一个人的身上。料理完丈夫的后事,她擦干眼泪,开始独自面对以后的生活。“日子过得再紧再难,也要照顾好孩子和父母们。”十多年时间里,她在几个家庭间来回奔波,常常累得腰都直不起来,但看着老人们的笑脸,张春梅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。 虽然家里遭遇变故,但她没有因此耽误工作。“坚守工作岗位和对父母尽孝是同等重要的责任。”张春梅说。为了兼顾家庭和工作,她给自己排了一张时间表,早晨5点起床,准备早餐;5点40分,叫两个孩子起床;6点30分,送孩子们去学校;8点30分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;下班后和休息日抽空去照看老人……作为一线工作人员,她常说:“干我们这行,不仅单调枯燥,而且常有突发状况,要能担重、能担苦、能担险。”她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每次变电站大型倒闸操作,她总是紧盯现场和监控系统,严格把控每一个操作环节,实现年倒闸操作2万余步无差错;每次技术改造或大型检修作业前,她认真研究施工方案,详细到每一个压板、每一个接线,并且对方案提出建议,力求找出所有风险控制点,确保每一项措施落实到位;为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突发状况,她时常把《安全规程》《设备检修规程》《设备运行规程》等专业书籍带在手边,只要一有空,就认真学习……10万余次倒闸操作准确无误;3000多天无事故、无违章记录;顺利完成各类应急保电任务300余次。30多年来,她立足岗位,苦干实干,用业绩书写着责任和担当。 谈起张春梅,惠川运维站站长杜振华满脸自豪:“虽然遭遇不幸,但是张春梅对工作一直充满热情。她将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带到了工作中,在她的影响下,大伙团结一心,胜似一个温暖的大家庭。”

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,张春梅坚韧不拔,以昂扬向上的斗志和知重负重的姿态,在逆境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。她的故事感染了许多人,先后获得“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”“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”“呼和浩特市道德模范”等荣誉称号。现在,她加入了呼和浩特供电公司新时代讲习团,以自身的经历来激励和帮助更多的人。(刘艳)

来源 |《内蒙古日报》官方微信